0  210536  210544  210550  210554  210560  210562  210566  210572  210574  210580  210586  210590  210592  210596  210602  210604  210610  210614  210616  210620  210622  210626  210628  210630  210631  210632  210634  210635  210636  210638  210640  210644  210646  210650  210652  210656  210662  210664  210670  210674  210676  210680  210686  210692  210694  210700  210704  210706  210712  210716  210722  210730  447090 

3、  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答:

试题详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答:

试题详情

4、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议论

试题详情

3、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试题详情

2、(1)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坏或自己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试题详情

1、(1)曾经    (2)或许    (3)在……之前

试题详情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这三个词语前两个为虚词,后一个为实词。“尝”作为表示过去时间的副词,在初中阶段的基本课文中多次出现,如《陈涉世家》中“尝与人佣耕”,当曾经讲。“或”在这里用在句首表示猜测,作副词用,当或许讲。“先”在课文的下面注释中有明确解释,与句中后面一个“先”的用法不同,作“在……之前”讲。2、考查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及翻译。第一句话是一个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对仗句,理解时要把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交叉混合在一起理解,即“不以物或己,喜和悲”。第二句是一个倒装句,宾语前置,“吾谁与归”实际上正确语序为“吾与谁归”?只有了解了这两个句子的特点,翻译出来的句子才是正确的。3、考查文言文句中的实词的指代作用。要弄明白“进”和“退”具体指什么,必须联系上文的具体内容来思考。前文说“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下文紧接着说“进亦忧,退亦忧”,所以“进”自然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4、考查对文言文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文章表达方式的掌握。前一个问是要求对此段内容的中心意思有明确的了解。此段内容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作者的阔大胸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所以本段的主要内容就是上述两点的综合。本文主要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到着一段主要是作者在上文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表明自己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所以以议论为主要表达发式,当然其中也有抒情的成分。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4、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

答题指导

试题详情

3、在文中,“进”是指       ,“退”是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