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0548  210556  210562  210566  210572  210574  210578  210584  210586  210592  210598  210602  210604  210608  210614  210616  210622  210626  210628  210632  210634  210638  210640  210642  210643  210644  210646  210647  210648  210650  210652  210656  210658  210662  210664  210668  210674  210676  210682  210686  210688  210692  210698  210704  210706  210712  210716  210718  210724  210728  210734  210742  447090 

3、  D

试题详情

2、  C

试题详情

1、  B

试题详情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画线的句子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试题详情

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A.委而去之   (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   (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试题详情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    B.寡助之  至:极点

C.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    D.亲戚之  畔:通“叛”,背叛

试题详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助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

C.肉食者谋之           D.两狼并驱如故

试题详情

3、(1)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2)“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

试题详情

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