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0650  210658  210664  210668  210674  210676  210680  210686  210688  210694  210700  210704  210706  210710  210716  210718  210724  210728  210730  210734  210736  210740  210742  210744  210745  210746  210748  210749  210750  210752  210754  210758  210760  210764  210766  210770  210776  210778  210784  210788  210790  210794  210800  210806  210808  210814  210818  210820  210826  210830  210836  210844  447090 

2.学生真情讲述名人的故事。

 选取令自己最有感触的名人,讲述他的故事。用真情,说实话,形式多样。可以在讲述前后唱一首歌唱名人的歌曲,可以在讲述前后朗诵一首赞颂名人的诗歌,可以在讲述前后宣读几则名人名言等等。

试题详情

1.教师先播放一段名人的演讲录像或录音,让学生进入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动人情怀与伟大精神,以此拉近学生与名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将名人作为一个“人”来认识和理解。

试题详情

3.每位同学自办一张“名人知多少”手抄报,在课前就张贴起来,以供全班同学交流欣赏。

[活动过程]

试题详情

2.收看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有关名人的节目录音、录像,如东方之子、人物访谈、艺术人生、聊天、对话等节目。

试题详情

4.通过写作训练,学习多角度地认识人,近距离地感受人,有感情地理解人,有创意地表现人。

 [活动重点]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人,近距离地感受人,有感情地理解人,有创意地表现人。

 [课前准备]寻找名人的世界

试题详情

3.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口语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试题详情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罗斯福一语定乾坤 沈秀涛

 1940年12月17日,美国白宫,罗斯福总统终于在记者招待会上露面了。

 此时,正当美、英、苏等国家共同抗击纳粹德国的关键时刻。英国处在欧洲反法西斯侵略的最前线,由于黄金外汇已经枯竭,根本无力按照“现购自运”原则从美国手中获取军事装备。作为英国的重要盟友,罗斯福深知唇齿相依的道理。在反法西斯战争旷日持久的情况下,英国一旦被纳粹击溃,希特勒一朝得势,势必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美国全力支持英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美国国会一些目光短浅的议员们只盯着眼前利益,丝毫不关心反法西斯盟友和欧洲糟糕的战局。罗斯福认为:应该说服他们,应该使《租借法》顺利通过,应该全力支持英国。为此,他特别举行这个意义重大的招待会。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罗斯福在简要地介绍了《租借法》以后,紧接着用浅显的比喻来说明他的设想,“假如我的邻居家失火,在数百英尺处,我拥有一条浇花的水管,要是赶紧借给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就可能帮他灭火,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家。但是,在借出前要不要跟他讨价还价?‘喂,朋友,这条管子得花15元,你得照价付钱的。’此时,十万火急,邻居到哪里去找钱。我想,还是不要他15元为好,只要他灭火之后原物奉还。如果灭火后水管还好好的,他会连声道谢;如果他把东西弄坏了,他得照赔不误,我也不会吃亏的。”

 记者们紧追不舍,问罗斯福总统:“请问,总统阁下所说的水管一定是指武器了?”

 “当然,”罗斯福毫不掩饰,“我只不过以此来阐述《租借法》原则而已。也就是说,如果你借出一批武器,在战后得到归还,而且没有损坏的话,你就不吃亏;即使军火损坏,或者陈旧了,干脆丢弃,只要别人愿意理赔,我想,你依然没吃亏,不是吗?”

 罗斯福总统一番比喻,举一反三,浅显易懂,即刻语惊四座,并经由新闻媒体报道,传遍全球。此番妙语不仅说服议员们无条件支持《租借法》在国会顺利通过,而且也赢得了丘吉尔和斯大林等反法西斯国家首脑的高度评价。

 使用建议:孙权三言两语就帮助吕蒙消除了畏难情绪,克服了人的惰性,最终学有所成,获得惊人长进。和孙权一样,罗斯福十分善“劝”。一个浅显的比喻,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疏通了心理障碍,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事情获得了进展。教学时,可利用本文作为辅助材料,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学习劝导人,帮助人。

 [综合性学习指导]

 [训练内容] 我也追“星”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对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背景之广阔、乐趣之深厚,学会搜集利用各种资料。

试题详情

2.结合人物的身份背景,了解人物的个性气质。

 孙权身为人主,对臣子寄予厚望,真诚关怀,可算是一位有学识、有远见、有胸怀的明君。

 吕蒙起初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总算能够从善如流,好学上进。取得成绩后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率真坦然,踌躇满志,无论是在君主还是在同僚兼上级的面前都十分坦然,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却能对吕蒙发出由衷的赞叹,并和他结友,可见鲁肃的敬才爱才与爽朗豪放的气质、磊落坦荡的襟怀。

试题详情

1.研究人物对话,补白神态心理。

 文章对人物对话的描写十分简洁,对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神态及心理并没有怎么加以表现。研究对话,要将人物在对话中的神态和心理进行补白,以便改编课本剧时进行对话中人物神情态度以及谈话氛围的设计。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笔墨十分生动,是全文最精彩之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