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 颤( ) 曾( ) 折( )
( ) ( ) ( ) ( )
( )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啜泣( )
纳罕( ) 凸起( ) 蓬乱( ) 崩土( )
安慰( ) 屡次( ) 眩晕( ) 嶙峋( )( )
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象征手法:在文艺创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它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叫象征手法。如作者在诗中赋予“山”和“海”以深刻的象征意义。
3、重点句: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痴想”原意指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追求新的生活空间。
(2)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我”原以为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幻想全然落空。这是诗人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的结果。
(3)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的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看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别人,因而是“隐秘”的。
(4)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照亮”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由此可见使人在看到全新世界后那种兴奋、惊喜的心情。
2、过渡句:“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今天啊,我竟没有想到”------“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这些表明时间顺序的时序语,像一条线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追求理想的漫长历程,使得整首诗的思路清晰。
1、中心句:“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这句话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征途是漫长的、艰苦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的境界终会实现。告诫人们,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一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这句人生格言式的句子,揭示了这首诗的主题。
痴想-- 隐秘--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幻( ) 腾( ) 秘( )
幼( ) 滕( ) 密( )
藤( ) 蜜( )
秘( ) 奔( ) 数( )
( ) ( )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