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140  211148  211154  211158  211164  211166  211170  211176  211178  211184  211190  211194  211196  211200  211206  211208  211214  211218  211220  211224  211226  211230  211232  211234  211235  211236  211238  211239  211240  211242  211244  211248  211250  211254  211256  211260  211266  211268  211274  211278  211280  211284  211290  211296  211298  211304  211308  211310  211316  211320  211326  211334  447090 

1、本文采用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写作方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 

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2、以小见大。

试题详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要求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能读出重音、停顿和情感来。 

试题详情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 

试题详情

结合注释,疏通文字,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 

洼(wā)       邪(yé)       

徜徉(cháng yáng):随意漫游。

  肆(sì)恣(zì):放纵、任情。 

于楹间以揭之(yíng):房屋前面的柱子。     

 故迹:旧迹。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以临于溪:居高视下。 

试题详情

曾巩,字子固,北宋时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 ,卒谥“文定”。《宋史》说他的文章是“ 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试题详情

“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

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例如: 《核 舟 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 

《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 

《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 

《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墨 池 记》----说理散文---- 勤学苦练出才能 

试题详情

2.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才能治好黄河呢?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详情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首句写远望黄河犹如一条银色彩带,似乎要飞上云端与蓝天白云连成一片,此乃极言黄河源头的高远

B.第二句写连绵高耸的群山中有一座孤城,在高山大河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孤寂,同时也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辛苦和寂寞。

C.第三句写吹羌笛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怨恨枯萎的杨柳不长出青枝绿叶呢?

D.第四句写这遥远的玉门关是春风难以吹到的地方,暗指朝延恩泽不及边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