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157  211165  211171  211175  211181  211183  211187  211193  211195  211201  211207  211211  211213  211217  211223  211225  211231  211235  211237  211241  211243  211247  211249  211251  211252  211253  211255  211256  211257  211259  211261  211265  211267  211271  211273  211277  211283  211285  211291  211295  211297  211301  211307  211313  211315  211321  211325  211327  211333  211337  211343  211351  447090 

3、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试题详情

2、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试题详情

1、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试题详情

  注音:1、脑筋(  ) 2、塾师(   )  3、懒惰(  ) 4、程颐(  )

5、停滞(  ) 6、譬如(   )

  解词:

试题详情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试题详情

21.本文举 的例子,是证明出世是为了入世这一观点的,举李白、陶渊明的例子,是证明 。

试题详情

20.本文在论述“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时,首先阐述应有   的精神,然后再阐述要做 的事业,在此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

试题详情

19.“入世”太深或一味“出世”都是不可取的。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

A、斤斤计较 B.熟视无睹 C.袖手旁观

D.枉费心计 E.患得患失 F.好高骛远

入世太深的是 ;一味出世的是 。

试题详情

18.弘一法师李叔同“念佛不忘救国”,这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其中,“念佛”是 的表现,“救国”是 的事业。

试题详情

17.“出世”与“入世”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朱光潜先生认为 ,冯亦代先生认为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