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158  211166  211172  211176  211182  211184  211188  211194  211196  211202  211208  211212  211214  211218  211224  211226  211232  211236  211238  211242  211244  211248  211250  211252  211253  211254  211256  211257  211258  211260  211262  211266  211268  211272  211274  211278  211284  211286  211292  211296  211298  211302  211308  211314  211316  211322  211326  211328  211334  211338  211344  211352  447090 

(二)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1.学者先要会疑。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尽信书不如无书。

试题详情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虚妄(  )2,步骤(  ) 3.懒惰(  )4.启迪(  )5.停滞(  )

6.塾师(  )7.程颐(  )8.顾颉刚(  )

试题详情

第一层 (第3-5自然段) 阐述文章第一个分论点。

第二层 (第6自然段)  阐述文章第二个分论点。

4、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请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评出归纳准确、简洁的学生,增加学生自学的兴趣。)

  讨论并归纳: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d.戴震善问的例子。

  ②道理论据:

  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c.“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试题详情

3、这篇文章共有6段,分两个部分:

试题详情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精当地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第3、第4自然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这种证据有时又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5自然段扩展开来,又提出“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小论点。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转到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在此环节中,尤其要注意鼓励学生。此外,在评价时我们应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说让学生自评、互评等,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学习中去。)

试题详情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学者要须疑、会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试题详情

5、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试题详情

4、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