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210  211218  211224  211228  211234  211236  211240  211246  211248  211254  211260  211264  211266  211270  211276  211278  211284  211288  211290  211294  211296  211300  211302  211304  211305  211306  211308  211309  211310  211312  211314  211318  211320  211324  211326  211330  211336  211338  211344  211348  211350  211354  211360  211366  211368  211374  211378  211380  211386  211390  211396  211404  447090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试题详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试题详情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试题详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试题详情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试题详情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试题详情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试题详情

过渡  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试题详情

济南的冬天

老舍

试题详情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