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328  211336  211342  211346  211352  211354  211358  211364  211366  211372  211378  211382  211384  211388  211394  211396  211402  211406  211408  211412  211414  211418  211420  211422  211423  211424  211426  211427  211428  211430  211432  211436  211438  211442  211444  211448  211454  211456  211462  211466  211468  211472  211478  211484  211486  211492  211496  211498  211504  211508  211514  211522  447090 

4、[板书:陋室的      很      ,你看         。]

试题详情

3、 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试题详情

2、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

试题详情

4、 [电脑屏幕: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3、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试题详情

2、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试题详情

1、 问题设计: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⑵、"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试题详情

   *做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一

   *课后练习与思考题二

   文中用了押韵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押韵: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

   押韵的作用: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找出文中押韵的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托物言志:这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鼓励大家进行改编创作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 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查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 "公仆精神!"

为官铭

    山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 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直上天,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 哉此翁。"

关系铭

    想人重用,拍马就行;欲要晋升,礼拜须勤。斯是诀窍,唯吾高明。胡话贵乎多,献媚在于精;善于拉帮派,惯于巧钻营。可以讨喜欢,拿奖金。无办公之辛苦,无出差之劳形。线线慢慢结,清茶细细品。人赞云:"绝顶聪明!"

*自由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课文分层: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词统领全篇,是文章的点晴之笔,点明全文主旨.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说明"陋室不陋".三句话分别从环境,交往人物,室中事三个角度来说明.

(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试题详情

2. 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一遍课文,提问同学来翻译课文,老师从旁提示.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 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 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 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 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给课文分层: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词统领全篇,是文章的点晴之笔,点明全文主旨.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说明"陋室不陋".三句话分别从环境,交往人物,室中事三个角度来说明.

   (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课文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再朗诵一遍课文,结合意思,在朗诵的过程中,试着把它背诵下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