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331  211339  211345  211349  211355  211357  211361  211367  211369  211375  211381  211385  211387  211391  211397  211399  211405  211409  211411  211415  211417  211421  211423  211425  211426  211427  211429  211430  211431  211433  211435  211439  211441  211445  211447  211451  211457  211459  211465  211469  211471  211475  211481  211487  211489  211495  211499  211501  211507  211511  211517  211525  447090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试题详情

(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

试题详情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试题详情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试题详情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在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这和“铭”的体裁特点是分不开的。古代的“铭”大都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以述功纪行,所以必须言简意赅,不容许长篇大论。本文只有9句,81字,叙、议、抒情,浑然一体。凡铭刻之文,都要求可广泛传诵,使人牢记不忘,因此必须讲究修辞,重视音韵,便于吟咏。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有些句子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

试题详情

3.关于“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试题详情

2.作品简介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试题详情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这篇铭是他任和州刺史时写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