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335  211343  211349  211353  211359  211361  211365  211371  211373  211379  211385  211389  211391  211395  211401  211403  211409  211413  211415  211419  211421  211425  211427  211429  211430  211431  211433  211434  211435  211437  211439  211443  211445  211449  211451  211455  211461  211463  211469  211473  211475  211479  211485  211491  211493  211499  211503  211505  211511  211515  211521  211529  447090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试题详情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联系点:“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①(陋室简陋狭小,陈设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读书,无乐音乱耳,无公文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 

②联系“铭”这种文体,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称述功德,。 

(启发:抓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句子,体会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 

③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投影: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试题详情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 :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讨论板书: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片段一 

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看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这种由此及彼的表现手法叫做--兴。 

投影:赋、比、兴,古诗文常用表现手法。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以引起所咏之词”,常含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等意味。 

片段二 

师:那么,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片段三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在头脑中再现一下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映入竹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片段四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片段五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子夜》…… 

生4:还有《读者》…… 

试题详情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图画、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试题详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试题详情

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 

试题详情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试题详情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试题详情

3、录音范读。 4、齐读。 

试题详情

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声朗读。请同学自由朗读本文,注意──大声朗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