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504  211512  211518  211522  211528  211530  211534  211540  211542  211548  211554  211558  211560  211564  211570  211572  211578  211582  211584  211588  211590  211594  211596  211598  211599  211600  211602  211603  211604  211606  211608  211612  211614  211618  211620  211624  211630  211632  211638  211642  211644  211648  211654  211660  211662  211668  211672  211674  211680  211684  211690  211698  447090 

(ch )(zh )风云 (cu )峨 断 (yu n)颓壁

(ch n)朴 灵 (ji ) (ju n)刻 参 (c )

(xi n)细入微 (x x )如生 南 (l )

(ch n)岩 深 (su ) 远 (ti o) 突 (w )

试题详情

10、布置作业:

①                      熟读课文,背诵第五节;

②                      思考:课文中说书有两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你认为你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书产有智慧的?哪能些是无智慧的?为什么?(用文字书面表达)

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板书一(区别)

    学问          智慧

原料          熔炉

工具          透视、反想、远瞻

(有)         (无)--有学问的笨伯

(无)         (有)--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能通达事理人情

板书二(联系)

学问离不开智慧,否则便是死学问     

智慧也不能离不开学问,必须以学问做基础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试题详情

8、              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论。结束语用“不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全文脉络更加清楚,结构更加紧凑,形成一气呵成、不可辩驳的雄辩气势。

试题详情

7、              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著书、读书要有智慧。

试题详情

5、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

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完成第一部分的板书)。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子·苞丁解牛》的例子来进行论证。可见比喻是生动而又贴切的,例证是形象而又典型的。

试题详情

4、              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

试题详情

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板书一(区别)

     学问          智慧

原料          熔炉

工具          透视、反想、远瞻

(有)         (无)--有学问的笨伯

(无)         (有)--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能通达事理人情

板书二(联系)

学问离不开智慧,否则便是死学问     

智慧也不能离不开学问,必须以学问做基础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试题详情

2、熟读课文,背诵第五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