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这段文字对“海中之城”威尼斯的描写,提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观察点变化,立足点不变。 B . 观察点不变,立足点变化。
C . 观察点变化,立足点不变。 D . 观察点不变,立足点不变。
4. 对“夏初从欧洲北部来,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说明欧洲北部夏天来得早,威尼斯四季春常在,所以游客多。
B . 通过北欧和威尼斯两地气候对比,说明威尼斯气候宜人,景色迷人的原因。
C . 用北欧春色早逝,反衬威尼斯春色长存,同时流露游客对春色的依恋之情。
D . 说明夏初时节威尼斯还留存着迷人的春色,表现对威尼斯景色的喜爱之情。
3. 对“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说明威尼斯与中国江南水乡具有同样特色:威尼斯的明媚风光牵动了游客的心,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B . 说明威尼斯的景色牵动了游客的情思,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C . 说明威尼斯如同中国江南水乡一样,美丽富饶,使人流连忘返。
D . 通过威尼斯与中国江南水乡的比较,使中国人容易领会异国风光。
2. “团花簇锦”是个比喻,它的本体是( )
A . 圣马克方场 B . 威尼斯城的诸小岛
C . 圣马克方场的钟楼 D . 沙堤隔开的亚得利亚海
1. 划线句的观察角度和描写特点是( )
A . 平视 形色兼备 B . 俯视 情景交融
C . 俯瞰 化静为动 D . 俯瞰 虚实相生
3、在说明陵园大道时,用了“宽阔”、“长6千米”、“许多”、“密植”等词,这些词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答: 。
2、第3段有这样一句话:“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查对原文“孙中山先生”这五个字是编者加的,你认为加得好不好?
答: 。
1、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
(课文把“之一”删去,你认为删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 。
这里视野( )( ),气象万千,( )便近观,( )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 ),秦淮( )带;近处村舍相望,( )( )纵横,道路( )( ),行人车马,无不( )( )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 )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落之( ),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 )潜蛇,山若( )( ),馆阁楼台,( )( )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 ),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 )的泼墨山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