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533  211541  211547  211551  211557  211559  211563  211569  211571  211577  211583  211587  211589  211593  211599  211601  211607  211611  211613  211617  211619  211623  211625  211627  211628  211629  211631  211632  211633  211635  211637  211641  211643  211647  211649  211653  211659  211661  211667  211671  211673  211677  211683  211689  211691  211697  211701  211703  211709  211713  211719  211727  447090 

(三)本题旨引导大家认真把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带有一定的开放性。

试题详情

(二)本题旨在培养大家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大家设身处地地去进行思考。答案只要合乎剧情即可。

试题详情

(一)本题旨在引导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道题答案的关键是香姐挨打后的台词。

试题详情

学习写作戏剧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戏剧评论,能写多少写多少,不求篇幅长,只求内容精当。可以是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是评论其中的一个人物,还可以评论戏剧的情节结构等、鼓励合理地求异创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试题详情

剧中的三个人物塑造得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一对流亡关内靠卖艺为生的穷苦父女,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觉悟的青年工人。 

“卖艺汉”是一个在外流浪多年、衣食无着、穷困潦倒的难民。他多年在他乡流浪卖艺,难免沾染一些江湖习气,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正像他所说的:“如今正是国难当头……现在咱们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气话都不敢讲,咱们虽然是走江湖的,可总也有一点儿爱国的心眼儿”,所以他才编了一首“九一八小调”,用歌曲来控诉日寇的侵华罪行。但是生活的逼迫,长期的饥饿,却使他为了多挣几个铜板,一时忘记了父女的亲情,而用鞭子抽打因饥饿而倒地不起的女儿。“卖艺汉”的形象可以说是流亡内地的东北难民的缩影。

“香姐”虽然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她变得十分乖巧懂事,她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仍然“勉强支起身体”想要继续卖艺,直到“倒在地上”。当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饥饿造成的,而造成她一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东洋鬼子呀,可恨的东洋鬼子,夺了我们的家乡,抢去了我们靠着活命的田地”。香姐的命运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据说在当时演出时有不少群众把这当成了真实的事件。

“青工”是这个街头剧中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一个主要形象,他具有高度的觉悟,是正义的化身。是他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夺下了“卖艺汉”手中打人的鞭子,和他扭打了起来。他认为:“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他对香姐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当“卖艺汉”认为是自己的命运不好时,他说出了根本原因:“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他所喊出的“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正是喊出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

试题详情

陈鲤庭创作的短剧《放下你的鞭子》,后经改编,广为流传。在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时候,街头剧成了反战的艺术形式。当时最著名的街头剧就是《放下你的鞭子》。这个街头剧的前身,是田汉在“南国社”时期,根据歌德《威廉·迈斯特》中的部分情节编成的一个独幕剧,写吉卜赛女郎眉娘被迫卖艺的故事。后经陈鲤庭、崔巍等改编,此剧变成了一个中国化的街头剧,它表现了卖艺父女二人,因家乡被日寇占领,离乡背井的痛苦经历。此剧为许多剧团演出,红遍大江南北。

按照戏剧情节的发展,以青工上场为界,全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试题详情

戏剧通过卖艺父女因家乡被日寇占领,离乡背井、街头卖艺的痛苦经历,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汉奸才是人们生活贫困的根源,告诫人们要团结起来奋力反抗。

试题详情

1931年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就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了关内。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试题详情

街头剧又称广场剧,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时代的最热门的话题,如中国30年代宣传抗日的《放下你的鞭子》。在国外,各种各样的街头剧演出,也是多以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为内容。演出中时有观众参与,演出结束后演员与观众进行讨论,很受群众欢迎。

试题详情

陈鲤庭,曾用名陈思白,笔名麒麟、C.C.T等,上海人,导演、理论家。毕业于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系。30年代参加左翼剧作家联盟,参与主持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从事救亡演出。40年代在抗日大后方重庆从事进步话剧运动。1957年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文革”中遭受严重迫害。80年代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艺术理论部分。

1930年上海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系毕业。在学期间参加“大夏剧社”,导演了根据爱尔兰作家格雷高利夫人的剧本《月亮上升》翻译、改编的舞台剧《三江好》。

1931年在南汇大团镇小学任教期间,创作短剧《放下你的鞭子》,后经改编,广为流传。

1932年在上海新亚中学任教期间,加人中国左翼戏剧联盟,组织并主持“骆驼演剧队”,从事进步的学校戏剧运动和工人戏剧运动。曾在上海《晨报》、《民报》撰写戏剧、电影评论文章,并翻译介绍苏联的电影理论,如普多夫金的《电影演员论》、伊埃也托夫的《苏联电影艺术史》等。

1936年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理事、业余实验剧团理事、编导部副主任,参与协会工作,演出《石达开的末路》等剧。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四队队长、旅川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理事兼导演、山西文艺界抗敌协会话剧队队长兼导演、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中央电影摄影厂编导委员、中华剧艺社理事兼导演等职。期间导演舞台剧《夜光杯》、《魔窟》、《钦差大臣》、《结婚进行曲》、《复活》等。1942年导演的《屈原》,是中国话剧艺术史上的重大成果。同年出版电影理论著作《电影轨范》。

1946年后相继任中电二厂导演,上海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兼导演,编导影片《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与陈白尘合作编剧)、《丽人行》(与田汉合作编剧)等,艺术风格清丽、细腻、流畅,受到好评。

建国后,创办并主持上海电影文学研究所。1957年后任上海天马制片厂厂长兼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艺委会副主任兼导演,导演的影片有《人民的巨掌》、《劳动花开》等。

陈鲤庭是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二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