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章写作目的何在?
1.“永远新生”是何意?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洋洋,众多、丰富。
向隅:即“向隅而泣”,面向着墙角哭泣。后多形容孤独、绝望、十分悲伤。
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糟粕:原指酒糟、豆渣之类的粗劣食物,现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
猎奇:搜寻奇异的事物。
筛选: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
筛(shāi):1.筛子。2.把东西放在罗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3.比喻经挑选后淘汰。4.使酒热。5.斟(酒)。
卞(biàn):1.急躁。2.姓。
梵(fàn):1.关于古代印度的。2.关于佛教的。
隅(yú):1.角落。本文取此义。2.靠边沿的地方。
昉(fǎng):1.明亮。2.起始。
糟(zāo):1.做酒剩下的渣子。2.用酒或糟腌制食物。3.腐烂,腐朽。4.指事物或情况坏。
4、写作特点分析
(1)文章高度浓缩,环环相扣,登高俯视,立意高远。
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中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作者以此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序文仅七八百字,但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说理透彻。
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使说理更为形象透彻,如"空手回""一脚踢死""绊脚石",形象地描画出了对本文艺术的一概否定者,论证了引物引入异种并不容易。再如结尾句以"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三种人的对比,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是怎样的人。
(3)用典型事例证明观点,行文干净利落。
文章在叙述事例时,典型而又干净利落,这是因为议论文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叙事力求干净利落,尽量用点睛之笔直取要害,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3、为什么说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传统永远新生?
资料搜集揭示:因为不断反掉的是那些传统中已失去生命力的东西,属于糟粕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断在反掉,剩下了精华,不就使传统更具有生命力了吗?
推理过程剖析:说到底这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淘尽黄沙始见金,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是精华。而引进外国艺术的过程也同反传统过程一样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结论: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有传统的永远新生,永远年轻。
2、怎样理解最后一段?
[明确]最后一段文章指出,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革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入西方艺术精华的人。这一段分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批评艺术的猎奇,说"这绝非艺术创造"。第二层是本段的重点,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这里出现三个对比概念,即"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这三种人无疑是"回头浪子"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因为回头浪子既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又能学习和引入西方精华;而"保管传统的孝子"是只知继承,不求发展,最终传统艺术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失去生命力,那些"盲目崇外的浪子",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外",就更谈不上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艺术。这样对比着论证,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说透道理。
1、怎样理解第二段第4、第5两句话?
[明确]第4句指出"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是一个大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风格只能说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某些传统,而不能说代表了中国的艺术传统。第5句"反"的叠加使用,体现了哲学"否定之否定"规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现实。
(2)结构图表
┏ 现在的珍品,当时不是 ┓
┏时间的筛选 ┗ 当时的珍品,现在不是 ┛ 是试金石
┃ ┏ 不断地反传统 ┓
┃永远的新生 ┗ 异种的不断引入 ┛ 是生命力
永远新生 ┫ ┏ 彼此交往日益亲密 ┓
┃"图典的出版"┗ 感悟交流逐步深入 ┛ 顺应潮流
┃ ┏ 继承中国传统艺术 ┓
┗ 不断地创新 ┗ 学习引进西方艺术 ┛ 靠"浪子回头"
3.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个自然段,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