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617  211625  211631  211635  211641  211643  211647  211653  211655  211661  211667  211671  211673  211677  211683  211685  211691  211695  211697  211701  211703  211707  211709  211711  211712  211713  211715  211716  211717  211719  211721  211725  211727  211731  211733  211737  211743  211745  211751  211755  211757  211761  211767  211773  211775  211781  211785  211787  211793  211797  211803  211811  447090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读后你又怎样的想像?

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中有动。

试题详情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名主旨。

诗人具有的后来者居上的气概,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坚定自信、自励和伟大抱负。

试题详情

1.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试题详情

2. 全词的“诗眼”(主题句)是什么?怎样理解?

明确:

试题详情

1. 概括上下阕内容,上下阕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试题详情

2.《沁园春·雪》的影响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沁园春·雪》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照耀着大地的壮丽景象,更显祖国壮丽多姿。

试题详情

1.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试题详情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们的情怀?

试题详情

19、“新月”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试题详情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8、第二、三小节是写实,还是想像中的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