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660  211668  211674  211678  211684  211686  211690  211696  211698  211704  211710  211714  211716  211720  211726  211728  211734  211738  211740  211744  211746  211750  211752  211754  211755  211756  211758  211759  211760  211762  211764  211768  211770  211774  211776  211780  211786  211788  211794  211798  211800  211804  211810  211816  211818  211824  211828  211830  211836  211840  211846  211854  447090 

1.(1)用“步移换景法”描写景物:即是边走边看,依次描写看到的景物,通常是描写和记叙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2)点面结合,主题集中:本文只抓住当地竹子多的特点加以描述,从竹海、竹浪、竹坞、炊烟写到竹林深处的人家从面写到点,从竹海写到人家,从粗写到细,点面结合,主题集中。 

(3)注重色彩的描绘,清丽柔美:文章以竹林的嫩青色和墨绿色为基调,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美的和谐。然后描写竹乡、竹浪,村庄农家,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清丽画面,有如一幅色调柔和的图画。 

试题详情

2.找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它好。 

明确: 

试题详情

1.本文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至少能说出2-3点。 

试题详情

(2)作者从三个角度去描写江南竹乡的面貌的。 

①先是从“远望”的角度写,突出“竹子实在太多了”的特点。 

“一连几座山头……被竹的海洋淹没了。”这是写面积之大。 

“当一阵风吹过……它是非常深沉的。”这是写竹浪,突出竹子种植之密,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一阵风吹过,形成“竹浪”。 

②再从自己深入竹林的独特感受的角度,突出竹海的“密”。 

③最后从一位画家也“束手无策,画不出一幅画来”的角度,感受竹林的“浓密”。 

(3)那里的人家,多数是竹农,他们是倚靠竹林的生产品而生存的。 

(4)本文的主题是描写竹林深处人家的恬静生活,但这人家何来必须交待清楚,而且“深处”两字极为重要,若不是在竹林深处,便见不到这些人家所过生活的恬静,因此作者需要作很大篇幅描述竹林的深、密、广,一山连一山的都是竹,从平地到山顶都是竹,经过这样的铺垫和衬托,山村人家的闲适生活便有了根据。所以作者用了超过文章一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的茂密,是合理而又切合文题的。 

(5)本文主题:这篇散文描述了作者穿行于江南竹乡的见闻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茂密林海深深的赞叹和对林海人家淳朴、和谐、富有情调生活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试题详情

2.学生轮流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几部分写?请写出各段段意 

(2)作者怎样描写江南竹乡的面貌? 

(3)竹林深处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点? 

(4)作者用了过半的篇幅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为什么? 

(5)你觉得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 

(1)文章主要写作者穿行于江南竹林沿途的见闻感受,按照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行踪,课文可分五个部分。 

试题详情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试题详情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一直是虚心的高洁我象征,所以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今天我们就随当代画家兼散文家黄蒙田,一起去江南竹乡走走。 

试题详情

(三)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于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天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青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20.第②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文中第③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举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二)

山中访友

①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1]。早晨,好清爽!我决计不骑车,不邀游伴,就带着这满怀[2]的好心情,独自去访问我的那些山中好友。

②那座古桥,是我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里已经站了好几百年。你曾把无数人马渡过彼岸,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俯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一去不返,唯有你坚持着,从不改变姿式。从你 ⑴ (布、缀、长)满苍苔的石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③过了古桥,我走进一片树林。树林向我打着清翠的手势,枝间有小鸟唤我的名字,叶上有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静静地靠在一棵树上以树的眼光看周围的树我发觉我也变成一棵株树了,脚下长出根须头发变成树冠,我挥动树枝似的手臂,让灵魂变成汁液,在我身体的年轮里旋转,结成树籽,又被鸟儿衔向远方。

④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让我照照自己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吟一首清快的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嫂子!你洁白的身姿飘逸曳,使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你好,瀑布大哥!你天生 ⑵ (雄伟、雄壮、雄浑)的男高音,从遥远的古代唱到而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 ⑶ (蕴含、包含、显现)无尽的神密。抬头望着你,我像瞻仰一位至上的智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上供你翻阅?喂,你们,云雀小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呢?我知道你们都是纯洁少年怕是在谈论一路飞行所见的好风景?

⑤捡起一块卵石,轻轻敲击,我倾听远古火山爆发传来的声音;接住一片落叶,细数叶脉,我猜测它神秘的掌纹,--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虔诚献上我给它的注目礼;采来一朵小花,我把它插上我的头发,在这无人的山谷,我要做一会女儿性。

⑥忽然下起了雷阵雨,我赶紧奔向一株老柏慈祥的柏树撑起了伞。满世界都是雨,唯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我看黑云压顶,    ,闪电飞驰。我突然发现有许多蚂蚁,它们也来在树下避雨。啊,蚂蚁,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纷,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⑦雨过天青。一弯虹桥形成了,两座高山正好做了虹的桥墩。修一座天堂竟是这么简单,只需要一阵雨的功夫?真想踏上那座桥,一步登上天国。又一想我上虹桥去看什么呢?还不是看虹桥下的好山好水好风景?那么,我就站在这虹桥下,岂不既看了天同又看了人间?虹桥好像知道我的心事,只一会儿,便悄悄不见了。

⑧幽谷里传来几声犬吠,云岭上 ⑷ (飞、掠、冲)过一群归鸟。我轻轻挥手,作别山中众朋友,趁一路月色,带回满怀的好心情……

12.结合语境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满怀”的含义。

满怀[1]:               

满怀[2]:                 

13.文中四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⑵         ⑶                   

           

14.第②段中用“德高望重”描写古桥,请你结合这一段的描写,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古桥使作者崇敬的精神。

15.第⑥段方框中应填入的四字短语是      。

16.对这篇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写“我也变成一株树了”,是为了表现作者对树的亲近感。

B.第⑤段中的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作者访问了山中的朋友后心情变得纯洁天真。

C.第⑥段写躲雨,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在复杂多变的气候面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第⑦段中的“真想踏上那座桥,一步登上天国”表现了作者的消极思想。

17.第⑧段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18.用“|”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9.从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看,读这篇短文,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    (填作者名)写的散文《    

试题详情

(一)

说是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不过实在太少,而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便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除了每根竹子上有一个登记的号码以外,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了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8.“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句中用“铺”而不用“长”,为什么?

                                  

9.为了写竹子之多,作者还用      作比。

10.从这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1.“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一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能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