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790  211798  211804  211808  211814  211816  211820  211826  211828  211834  211840  211844  211846  211850  211856  211858  211864  211868  211870  211874  211876  211880  211882  211884  211885  211886  211888  211889  211890  211892  211894  211898  211900  211904  211906  211910  211916  211918  211924  211928  211930  211934  211940  211946  211948  211954  211958  211960  211966  211970  211976  211984  447090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④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c、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⑤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试题详情

2、 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板书)

上阕: (赤壁)           (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怀古)           (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所慨  : 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            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            人生如梦  

试题详情

1、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试题详情

3、 让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试题详情

2、关于豪放派词

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试题详情

1、以提问方式复习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试题详情

(课前发《东破突围》给学生)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试题详情

背诵全词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        羽扇纶巾

            卷起千堆雪       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试题详情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豪放词风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