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826  211834  211840  211844  211850  211852  211856  211862  211864  211870  211876  211880  211882  211886  211892  211894  211900  211904  211906  211910  211912  211916  211918  211920  211921  211922  211924  211925  211926  211928  211930  211934  211936  211940  211942  211946  211952  211954  211960  211964  211966  211970  211976  211982  211984  211990  211994  211996  212002  212006  212012  212020  44709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预习。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教学设想

试题详情

3.对曾子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

B.曾子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C.曾子谈论的是孩子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D.曾子谈论的是父母应该从生活上关心孩子。

试题详情

2.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女杀彘--杀猪给你吃。

B.子而不信其母--孩子就不再相信母亲的话。

C.妻适市来--妻去到集市回来。

D.婴儿非与戏也--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试题详情

1.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

B.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去、到”。

C.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D.前一个“之”是动词“去、到”,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试题详情

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理解运用探究学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和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试题详情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试题详情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试题详情

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