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1961  211969  211975  211979  211985  211987  211991  211997  211999  212005  212011  212015  212017  212021  212027  212029  212035  212039  212041  212045  212047  212051  212053  212055  212056  212057  212059  212060  212061  212063  212065  212069  212071  212075  212077  212081  212087  212089  212095  212099  212101  212105  212111  212117  212119  212125  212129  212131  212137  212141  212147  212155  447090 

全文共1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试题详情

作家刘成章的《读碑》,通过记叙自己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体会到了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分量的沉重和中国人民为中国的胜利所付出代价的巨大。掀开了中国革命悲壮历史的一角,让我们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一使命感,在灵魂的洗礼之后重新面对生活。

试题详情

2、相关知识:

1958年5月1日,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从此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工程被载入史册,并成为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主要象征。

每当人们漫步于天安门广场,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拔地而起的身影的时候,一定都想知道当初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日日夜夜--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为薛子正。

为了体现周恩来总理关于建筑纪念碑目的在于“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1953年3月首都兴建委员会从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种,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这8种设计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高的典型设计,有了望台的设计,红墙上立碑的设计,碑顶立群像的设计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设计。

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也经过广泛的讨论。开始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中华门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全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

纪念碑的位置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的事情,是在他们直接指示下完成的。史料中有一份珍贵的毛泽东手书批示。事情缘于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三位民主人士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后,向毛主席建议,对纪念碑的设计提出新的意见,如:浮雕史料应特别慎选,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画不可漏略;浮雕用材可考虑铜铸;整个图形宜再行斟酌;各部分纹样宜另行选择,明清两朝纹样纤弱无力,不宜多用等。毛泽东主席看到建议后,批示:“彭真同志,此件请付委员会讨论并邀建议三人参加。”

在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中还有另一份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它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

1952年8月1日,修建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

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石,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采运工作历时七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开采用打槽办法,运输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

纪念碑浮雕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注在一起。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有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

[整体感悟]

试题详情

1、关于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于祖籍延安市。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试题详情

庄严:庄重而严肃。

雄伟:雄壮而伟大。

瞻zhn仰:恭敬地看。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凝nŠng滞zhŒ:停止流动。

怦p…ng然:形容心跳,怦,象声词。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誓师:军队出征前,统帅向将士宣示作战的意义,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

上溯s”:往上推求或回想。

逶w…i逶yŠ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缔dŒ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

试题详情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试题详情

17、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4年遂宁试题)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试题详情

16.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4年遂宁试题)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  的物候知识。

②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  在敌人控制的国土里。

③……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  。

④她想到织女每年还能和牛郎相会一次,而自己却被禁闭在深宫里,永远度着  的时光。

A、丰富 陷落 观察 孤寂

B、丰厚 陷落 探察 孤苦

C、丰富 沦落 观察 孤单

D、丰富 沦陷 观测 孤寂

试题详情

1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

试题详情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