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2296  212304  212310  212314  212320  212322  212326  212332  212334  212340  212346  212350  212352  212356  212362  212364  212370  212374  212376  212380  212382  212386  212388  212390  212391  212392  212394  212395  212396  212398  212400  212404  212406  212410  212412  212416  212422  212424  212430  212434  212436  212440  212446  212452  212454  212460  212464  212466  212472  212476  212482  212490  447090 

4.第2自然段交待了什么具体内容?

这段大致包含以下四层内容:

第一层,介绍油画陈列室的情况。

第二层,“极目四望”,看到了战场的画面。

第三层,图画描绘的不是法军的胜利,而是法军的惨败。

第四层,既然战场情景“目不忍睹”,就要把视线转移到战场以外去,于是“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俯视地,则绿草如茵”。上文,作者“极目四望”,把读者带人了战火纷飞的战场;此处以“目不忍睹”为转折,又把读者引进了“明月斜挂”、“绿草如茵”的夜景。这是以假为真的表现方法。

试题详情

3.第1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具体内容?

本文的第1段既然是全文的陪衬和过渡,因此记叙比较简略。一是写蜡人外形:“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二是写蜡人姿态:“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无不毕肖”和“无不惊为生人”二句,是用同样句式对本层文意进行小结,并显示结构的完整;“余亟叹其技之奇妙”,是对上述两层意思的概括,同时又引出译者的谈话。

试题详情

2.课文主要是写油画,可是先用了不少的篇幅写蜡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投影显示)

(设题意图:让学生理解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体会衬托手法的表达作用。)

明确:文章开头先写观看蜡人馆,不惜笔墨写蜡人制作技术的奇妙,其用意是为下文写油画制作技艺的高超做渲染衬托。

(板书)手法:衬托

试题详情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投影显示)

《观巴黎油画记》记述了作者1890年在巴黎油画院观看油画《普法交战图》时的情况,说明法国人是如何利用艺术作品来激励国人、纪念国耻的,赞扬了法国人力图报仇雪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清政府屡次向帝国主义屈辱求和的不满。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记述作者参观蜡人馆,并由此引起参观油画院的兴趣。

第二段,描写参观油画《普法交战图》的情况,这是本文的主体,记叙上比蜡人馆细致得多。

第三段,点明画意文旨。

(板书)事件:观看油画《普法交战图》

试题详情

3.教师对部分疑难句加以引导,对学生讨论有误的句子加以纠正,达到全体同学熟通文义为止。(投影显示)

①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②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③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

④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

明确:

①形体、态度、头发、皮肤、颜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

②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低头,有的笑着,有的哭着,有的喝酒,有的赌博,突然间看到它们,没有不惊奇地认为它们是活人的。

③那被轰击的地方,但见残破的墙壁,斜塌的楼房,有的屋子被熏黑,有的墙壁被烧红。

④抬头看天空,看到的是明月斜挂在天上,彩云互相映照;低头看地面,看到的是绿草像毯子一样,江河原野广阔无边。

试题详情

2.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划出的不懂句子。

试题详情

1.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疏通文义,在此过程中划出不懂得句子。

试题详情

朗读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语气的停顿等。

试题详情

2.教师强调重点词语。(投影显示)

①见所制蜡人仿生人

②开枪者,燃炮者,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之中者

④所以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明确:①全、尽   ②拔取   ③几乎   ④表明,显示

试题详情

1.学生看注解,初步理解文言词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