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6.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给下列语句加上恰当的标点。
贝多芬神往地说①②一个人到田野去③有时候我想④一株树也比人好⑤他接着说⑥⑦你可能想到我⑧一座已倒落的火山⑨头颅在熔岩内燃烧⑩拼命巴望挣扎出来⑾
语言表达训练
4.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逼视:向前靠近目标,紧紧盯着。
B.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色彩,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含蓄:包含。
C.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
踌躇:犹豫。
D.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它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列短语。
___ ___注目 ___ ___无章 ____ ___不堪
默不____ ___ ___ ___无比 自___自___
小心____ ___ 密不____ ___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厌恶wù 重荷hè 纽扣niǔ 凝重níng
B.熔岩róng 模仿fǎng 巴望bà 引申shēn
C.沉郁yù 喧嚣xiāo 深邃suì 磐石bán
D.严肃sù 踌躇chú 徒劳tú 门槛kǎn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贝多芬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四)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学以致用:拟结构提纲。
看单元写作知识短文第二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模仿课文或附文的组材方法,根据参考资料或自己掌握的资料,给作文《绿化好处多》拟结构提纲。
学生看材料,构思,拟提纲。
选例,讨论。
(二)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