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032  213040  213046  213050  213056  213058  213062  213068  213070  213076  213082  213086  213088  213092  213098  213100  213106  213110  213112  213116  213118  213122  213124  213126  213127  213128  213130  213131  213132  213134  213136  213140  213142  213146  213148  213152  213158  213160  213166  213170  213172  213176  213182  213188  213190  213196  213200  213202  213208  213212  213218  213226  447090 

8、 用“‖”画出下面句子中朗读该停顿的地方。

  邻  人  京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试题详情

7、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坚信能移山的根据又是什么?

  答:                               ;                                          。

试题详情

6、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

   (2)其如土石何?       译文:                                 。

试题详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而山不加増”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河区智叟笑而止之曰          (2)何苦而不平

   (3)人不知而不愠                 (4)黑质而白章

试题详情

4、下列个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4)河曲智叟亡以应。

试题详情

3、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B、愚公坚信移山能成功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増。

C、愚公的观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思想。

D、这一段表明了智叟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试题详情

2、对“甚矣,汝之不惠”理解准确的一想是(       )

  (1)你太不实惠了。  (2)你太不聪明了。   (3)你聪明得太过分了。

   (4)你实惠得太过分了。

试题详情

1、对“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通“无”,不 。    (2)逃亡。     (3)灭亡。     (4)通“无”,没有。

试题详情

16、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试题详情

15、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