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042  213050  213056  213060  213066  213068  213072  213078  213080  213086  213092  213096  213098  213102  213108  213110  213116  213120  213122  213126  213128  213132  213134  213136  213137  213138  213140  213141  213142  213144  213146  213150  213152  213156  213158  213162  213168  213170  213176  213180  213182  213186  213192  213198  213200  213206  213210  213212  213218  213222  213228  213236  447090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译:                 

试题详情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素衣而出(穿) B天 (下雨) C无扑矣(孩子)  D子亦是也(好像)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

试题详情

2003.宁波)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杨朱:人名。②缁:黑色。      

试题详情

1、中考经典思维激活。

试题详情

2、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首先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行动起来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出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一个仅有300字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来写,足见情节安排的巧妙,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

 [典例精析]

试题详情

1、这则寓言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

    本文以两座山的高大与移山人的年老体衰作对比,移山工具的简陋与面临的巨大困难作对比,衬托出移山之难和愚公改造自然的意志之坚;用孀妻弱子与智叟作对比,衬托出智叟的渺小,见识鄙陋短浅;特别是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他们的名字就是相对立的,“愚公”的“愚”其实是大智若愚,大智大勇;“智叟”的“智”,却是专打小算盘的小聪明,鼠目寸光,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他们的思想观点更是强烈的对比,愚公能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自然是可以征服的,而智叟却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在对比中显出了愚公见识的高远。另外,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衬托愚公的形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试题详情

21.愚公移山  《列子》

[学海导航]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更需要坚持不懈地奋斗的精神。列子的《愚公移山》会告诉你这个深刻的道理。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文中叙述了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上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这则寓言,了解故事大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这个故事在今天的意义;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熟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精彩视点]

试题详情

4.B。5.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试题详情

答案:1.(1)通达  (2)即使  (3)短乏、不足、尽  (4)愁  2.(1)通“慧”  (2)同“无”。

3.(1)代词,指愚公。  (2)助词 的  (3)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去销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