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280  213288  213294  213298  213304  213306  213310  213316  213318  213324  213330  213334  213336  213340  213346  213348  213354  213358  213360  213364  213366  213370  213372  213374  213375  213376  213378  213379  213380  213382  213384  213388  213390  213394  213396  213400  213406  213408  213414  213418  213420  213424  213430  213436  213438  213444  213448  213450  213456  213460  213466  213474  447090 

(二)   分析学习教学设计>文章的第3、4节。

   1.朗读课文,找出3、4节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国难危急时刻有各种传说的例子,“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一个事例论证的传说不,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2.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传说?[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3.什么是怀疑精神?[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

4.“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怀疑精神]

5.给第四节课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试题详情

(一)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破折号后注明作者,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的风格。

2.这两句名言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并证明中心论点)

3.这两节作为教学设计>文章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把他们从文中删去?[用了引用名的写法。这两节在全文中起了提出中心论点,并充当论据的作用,还使教学设计>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所以不能删去。]

试题详情

    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

试题详情

          第二课时

试题详情

  小结: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试题详情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试题详情

(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试题详情

(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   )滞(   )儒(   )塾(   )

启迪  墨守  虚妄  辨伪去妄

试题详情

(一)   背景及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