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322  213330  213336  213340  213346  213348  213352  213358  213360  213366  213372  213376  213378  213382  213388  213390  213396  213400  213402  213406  213408  213412  213414  213416  213417  213418  213420  213421  213422  213424  213426  213430  213432  213436  213438  213442  213448  213450  213456  213460  213462  213466  213472  213478  213480  213486  213490  213492  213498  213502  213508  213516  447090 

2、这篇小说营造出一种诗一般的氛围和意境。让学生齐读、朗读、默读下列内容,细心体会从中所流露出来的诗情画意。

  (1)“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过来的野花的芳香”。

  (2)“间或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谬里,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浸浸的舔着天空舔着岸”。

  (3)、文中对芦苇的描写、对水鸟的描写、对少年的描写。

  归纳:这些优美的画面,营构了全文的诗情画意,表达了少年天真烂漫的纯真和如梦如幼的感觉。

试题详情

1、小说中乡村的自然风光,干净、朴实。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对大自然风光的描写,体会环境的美。

  “河堤上或红或黄的野花开遍了,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河水“粼粼闪闪”,“小鱼小虾蹦蹦跳跳”,“卵石好洁净”;蝉声“抑扬”,野蜂“嗡嗡营营”;“绿色的岸”,“远远淡青的山”;岸边水草“葳蕤”,芦苇“汪汪的绿着”;水鸟“雪白雪白的”,甲虫在软泥上爬。一幅多么美丽的乡间田野图!在这样的大自然中,一切多么纯洁、透彻,与少年率真的心相互辉映,让人感到一种净化的美,质朴的真。

试题详情

5、帮助学生理解这篇小说表达主题的独特方式。

  这篇小说通过两少年在河边尽情的嬉戏,对美丽的大自然、天真纯朴的少年、自由快乐的小鸟等如诗如画的描写,反映了十年“文革”给人的正常生活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和它的荒谬。

试题详情

2、引导学生理解“却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的原因。

  外婆的生活受到了不明因素的冲击,不然的话,哪一个城里人会愿意专门从城里到乡下来住呢?

试题详情

1、小说当中的白皙的少年是哪儿的人?它从小跟着谁长大的?它和外婆的关系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内容中看出来的?

  白皙的少年来自城里;他从小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外婆非常喜欢他。这从文中“‘城里人没得用’”、“白皙的少年也就极喜欢外婆炒的喷喷香的马齿苋干菜”、“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觉,一定不许他出来玩”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试题详情

2、完成课后练习。

试题详情

1、完成课堂目标检测。

试题详情

2. 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