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561  213569  213575  213579  213585  213587  213591  213597  213599  213605  213611  213615  213617  213621  213627  213629  213635  213639  213641  213645  213647  213651  213653  213655  213656  213657  213659  213660  213661  213663  213665  213669  213671  213675  213677  213681  213687  213689  213695  213699  213701  213705  213711  213717  213719  213725  213729  213731  213737  213741  213747  213755  447090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

A.评判  辩论  修正     B.辩论  评判  修正

C.评判  修正  辩论     D.修正  辩论  评判

试题详情

2.下列句子跟“大家都说他有勇气”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A.谁不说他有勇气      B.大家无不说他有勇气

C.没有谁不说他没勇气    D.他有勇气是被公认的

试题详情

1.造句

①一劳永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心一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多角度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乡邻赋敛之苦”对比“ 蒋氏捕蛇之‘乐’” ;乡邻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的现实与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而蒋氏只要蛇在便“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这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板书设计:

捕 蛇 者 说

柳宗元

     “役”之幸         “赋”之不幸

      (捕蛇者)       (乡 邻)

              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尔

            驰然而卧,熙熙而乐     哗然而骇

      后  死            先  死

试题详情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试题详情

2、  翻译。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试题详情

1、  解释。

试题详情

啮(niè)人    腊(xī)之   挛(luán)  踠(wǎn)  

瘘(lòu)  疠(lì) 当(dàng)其租入   嗣(sì)为之 

 几(jī)死者数(shuò)矣   莅(lì)事者

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   顿踣(bó) 

死者相藉(jiè)  曩(nǎng)  隳(huī)突   恂(xún)恂而起    其缶(fǒu)  谨食(sì)之   熙(xī)熙而乐 

 以俟(sì)夫(fú)

试题详情

第1层(“余闻而愈悲”至“今以蒋氏观之,犹信”):这一层由“疑乎是”到“犹信”的转折,更增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这一主题的表现力。

第2层(“呜呼”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说明了写作目的,即“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试题详情

第1层(第2段):交代蒋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这一段开头写蒋氏三世专享捕蛇的好处,接着用则字一转,交代蒋氏三代身受捕蛇之害,说明不纳税之利是用三代人的生命换取来的。捕蛇并不是什么专利,而是送死。既然如此,那么放弃这种苦差好不好呢?

第2层(第3段):这是个过渡段,写作者出于怜悯、同情之心,想为蒋氏解除捕蛇的痛苦。通过这一段,把文章的内容由写毒蛇的毒害过渡到写赋敛的毒害上去,使文章再生波澜,由此而引出蒋氏对赋敛之毒的血泪控诉。

第3层(第4段):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的长篇答话。在这一段答话中,蒋氏把捕蛇和纳税两件事作了具体而充分的对比,控诉了苛税重赋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这一段又可分为六小层:

第⑴小层(“蒋氏大戚”至“则久已病矣”):通过蒋氏之口,说出赋税之不幸更甚于捕蛇之不幸。正因为这样,所以当蒋氏听到作者要“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时,才“大戚”,“汪然出涕”。那么交租纳税,到底不幸到什么程度呢?

第⑵小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至“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写出六十年来,乡邻们倾家荡产,颠沛流离,啼饥号寒,尸横遍野的悲惨遭遇,是文中“乡邻之生日蹙”的具体写照。

第⑶小层(“曩与吾祖居者”至“而吾以捕蛇独存”):进一步对农村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的悲惨状况,作了极概括的历史回顾。“而吾以捕蛇独存”一句由“而”字一转,说明捕蛇虽苦虽险,但除此之外,更无生路。

第⑷小层(“悍吏之来吾乡”至“虽鸡狗不得宁焉”):生动具体地勾画出官吏催租逼税的凶暴面目,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⑸小层(“吾徇徇而起”至“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写捕蛇人,因冒死捕蛇而换来的暂时的安定生活。

第⑹小层(“今虽死乎此”至“又安敢毒耶”):照应第三段,回答了作者向他提出的“若毒之乎”的问题,答案是不敢以捕蛇为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