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571  213579  213585  213589  213595  213597  213601  213607  213609  213615  213621  213625  213627  213631  213637  213639  213645  213649  213651  213655  213657  213661  213663  213665  213666  213667  213669  213670  213671  213673  213675  213679  213681  213685  213687  213691  213697  213699  213705  213709  213711  213715  213721  213727  213729  213735  213739  213741  213747  213751  213757  213765  447090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

试题详情

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试题详情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诵和背诵。

 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2.这首诗叙述详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试题详情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试题详情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

试题详情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试题详情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试题详情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试题详情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