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703  213711  213717  213721  213727  213729  213733  213739  213741  213747  213753  213757  213759  213763  213769  213771  213777  213781  213783  213787  213789  213793  213795  213797  213798  213799  213801  213802  213803  213805  213807  213811  213813  213817  213819  213823  213829  213831  213837  213841  213843  213847  213853  213859  213861  213867  213871  213873  213879  213883  213889  213897  447090 

1、师:有不少美景,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情”在不言中。可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他把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本文的语言富有音乐美。

请从文中找出几例,品读玩味并作简要分析。师投影

(温馨提示):

(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

(3)、拟声美:运用拟声词等。)                     

试题详情

(三)整体感知

1、阿里山风光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4--9段,小组讨论,给阿里山的各个景点起个名字。(师投影)

(温馨提示: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即:“       的       ”的形式。)

2、师生互动,出示板书,师投影。

风      清澈的水潭

景      静谧的森林     爱我河山

美      厚密的青苔          爱我中华

如      无边的林海

画      古老的神木

试题详情

(二)各自放声朗读

试题详情

(一)学法指导:下面请同学们跟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优美的阿里山,请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 阿里山给作者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试题详情

1、   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试题详情

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语言的音乐美,首先在于节奏美。例如:“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洁静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这段文字流畅而节奏鲜明,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形成了轻松、舒展、纡曲、迷人的节奏,富有音乐美。

其次在于拟声美。例如,作者模拟小火车的声音,用了拟声词“咣当咣当”,使读者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了“思古幽情”。

再次在于音节美。例如:“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这段文字全部使用成语或双音节词,读来整齐匀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显示出音节美。

最后在于修辞美。例如:“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段文字中用了5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

本文的情韵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融情于景。例如,课文的第5段,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爱意,显示了情韵美。

二是托物寄情。例如,课文的第9段,这段富有音乐美的文字,让读者听声辨形,使人将声感转化为形象,愈加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试题详情

1.移步换景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法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作者把行踪线索交代得很清楚。从进山到下山,作者边行边看,边描写所见风光。

2.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进山时抓住林海中幽深的特点来写;到阿里山小火车站抓住不同寻常的古典文化氛围来写;在深山深处,抓住潭水清澈、林区宁静、曲径幽路、森林无边的特征来写;到了神木,抓住“神木”的巨大和悠久的特征及“巨创”来写。

试题详情

6.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作者于神木“巨创”中发现的丰富、深邃的内涵,正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试题详情

5.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三个比喻写树躯、树身,突出“大”和“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