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914  213922  213928  213932  213938  213940  213944  213950  213952  213958  213964  213968  213970  213974  213980  213982  213988  213992  213994  213998  214000  214004  214006  214008  214009  214010  214012  214013  214014  214016  214018  214022  214024  214028  214030  214034  214040  214042  214048  214052  214054  214058  214064  214070  214072  214078  214082  214084  214090  214094  214100  214108  447090 

自主合作: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①“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②“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

③“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

④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试题详情

(二)合作探究

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                            

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2、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试题详情

(一)交流感悟

同学交流所画出的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中感情。

试题详情

2、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更多地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试题详情

1、本文选取了西双版纳哪五个最鲜明的片断来描写的?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试题详情

2、查找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

试题详情

1、整理生字词。

试题详情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试题详情

(四)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