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3918  213926  213932  213936  213942  213944  213948  213954  213956  213962  213968  213972  213974  213978  213984  213986  213992  213996  213998  214002  214004  214008  214010  214012  214013  214014  214016  214017  214018  214020  214022  214026  214028  214032  214034  214038  214044  214046  214052  214056  214058  214062  214068  214074  214076  214082  214086  214088  214094  214098  214104  214112  447090 

《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不仅做到景美,人美,语言也美。作者用对照的手法,富有感情的语言,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成功的表达了出来,下面我们来共同品味。

1、对照手法的运用:

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后教师总结归纳:

“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与大象表演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嬉戏”风情画的对照。

最后一段“生”与“死”的对照。

试题详情

2、语气亲切自然。

(同学们认真聆听,然后作出评价。)

过渡:神游西双版纳之后,我们同学发现,西双版纳不仅景美,其实人也很美,接下来我们要走进“旅游天地”直播室,谈一谈美丽的傣族人民。

(角色分配:一位当主持人,两位当嘉宾,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展现傣家人的美。)

过渡:我们跟随李舵领略到了西双版纳的美,这主要还要归功于他那美丽的语言。

试题详情

(先看关于西双版纳的图片介绍。)

西双版纳因为其美,成为大家旅游度假的首选。要求同学们以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联想,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

要求:

1、从课文中收集信息组织语言,力求流畅;

试题详情

  这一节里作者不但用歌词来开篇点题,给全文抹上了浓浓的诗情画意,而且用词很讲究,请同学们来点评一下,哪些词用得好?

学生讨论后明确:“神奇秀丽”,概括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心驰神往”写出人们对西双版纳的神往;“观、涉、登、拍、留”一连串的动词传神的写出了自己在西双版纳的游览经历;“一张张”、“一串串”分别状拍下的珍贵图片和留下的彩色记忆之多。

2、西双版纳的美景不胜枚举,但作者驭繁就简,抓住最鲜明的片断,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五个标题,即是五幅美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西双版纳。

生齐读小标题。思考标题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作用:从五个方面,突出总标题中的“美丽”。)

思考: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和质朴淳厚的风俗民情(人文景观)。

思考:哪几幅属于自然景观,哪几幅属于人文景观?

(“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谷”属自然景观,“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属人文景观。)

试题详情

体会作品中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照手法的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难点:理解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傣族的宗教信仰。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美丽富饶,有壮美的长江黄河,有秀美的西湖桂林,有雄伟的长城故宫,有巍峨的泰山昆仑。今天,我将带同学们踏入另一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还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它就是西双版纳。

 幻灯片展示:课题、作者,西双版纳简介。

试题详情

2、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试题详情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形成对西双版纳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产生对西双版纳美丽风情的热爱。

试题详情

2、拟人,

试题详情

1、比喻:

试题详情

   1,课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