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033  214041  214047  214051  214057  214059  214063  214069  214071  214077  214083  214087  214089  214093  214099  214101  214107  214111  214113  214117  214119  214123  214125  214127  214128  214129  214131  214132  214133  214135  214137  214141  214143  214147  214149  214153  214159  214161  214167  214171  214173  214177  214183  214189  214191  214197  214201  214203  214209  214213  214219  214227  447090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试题详情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试题详情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试题详情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试题详情

联系青岛的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青岛的海滨,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试题详情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教学方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读代讲是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

试题详情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试题详情

6、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试题详情

5、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试题详情

4、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