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142  214150  214156  214160  214166  214168  214172  214178  214180  214186  214192  214196  214198  214202  214208  214210  214216  214220  214222  214226  214228  214232  214234  214236  214237  214238  214240  214241  214242  214244  214246  214250  214252  214256  214258  214262  214268  214270  214276  214280  214282  214286  214292  214298  214300  214306  214310  214312  214318  214322  214328  214336  447090 

    导语的作用: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七、作业:

1、   抄写生字、词语。

试题详情

6、  此处抵抗较为顽强。

试题详情

5、  我军所遇之敌甚为微弱。

试题详情

4、  中路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试题详情

3、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试题详情

2、  至发电时止

    找一找文章中是否有类似的用法,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试题详情

    文中有许多用词简单含义却准确丰富。如:

    (1)冲破    突破

    人民解放军(    )敌阵,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先(    )安庆、芜湖线。

    再如:

1、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试题详情

2、请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句子说话,来形容人民解放军取得的胜利。体会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及正义之师必胜的情感。体验生动的语言

    简要分析取得这种胜利的原因。(此处略介绍新闻名的背景。)

试题详情

1、速读课文的其余部分,圈画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快速完成表格。

     人物     地点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 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说明新闻的主体及其作用:用充足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本文主体,为什么一定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

试题详情

2、独立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你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这句话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本文内容?

    (2)文中的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这两句话又是从哪几方面概括本文内容?

    (3)语前面括号里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明确:①、题目。它从物、主要事件两方面概括本文的内容。(说明:新闻的题目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我们把它称为“标题”)

    ②一二两句话。它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方面来概括本文内容。(说明,处在新闻开头,用来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我们称为导语)

    ③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点。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电头) 五、深入体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