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238  214246  214252  214256  214262  214264  214268  214274  214276  214282  214288  214292  214294  214298  214304  214306  214312  214316  214318  214322  214324  214328  214330  214332  214333  214334  214336  214337  214338  214340  214342  214346  214348  214352  214354  214358  214364  214366  214372  214376  214378  214382  214388  214394  214396  214402  214406  214408  214414  214418  214424  214432  447090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返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起,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即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片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漆漆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5.本文选自茅盾的《风景谈》,总体看,它描写了“烈日荒漠驼队”和“       ”(概括不得超过6个字)两幅风景。
6.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从文章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答:                                          
                                           
7.读了文中的划线句,使你想起了哪个成语?
答:                                            
8.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为精彩的句子,作点赏析。
答:                                          
                                          
                                          
8.本文写景与课文《白杨礼赞》写景的共同点是:       。(用两个字概括)

试题详情

3.作者在第五节开头说“樟树不高”,在第八节结尾又说“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前者与后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两项(   )(   )

A、《樟树赞》和《白杨礼赞》都用了象征手法。

B、本文赞美了樟树造福人类、抗拒腐蚀的品格,表达了对领袖人物宋庆龄的崇敬与赞美。

C、作者以赞美樟树为抒情线索,反复咏叹“这是两棵樟树”,引人回味。

D、全文在赞美樟树的同时,也歌颂了英雄树出人头地的品质。

试题详情

2.文章的题目是《樟树赞》,作者在第七节中却写了石榴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试题详情

樟  树  赞

茹志娟

上海宋庆龄故居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叫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    ]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出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阴凉特大。

这是阴凉很大的两棵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可它们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体内,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樟树。这是两棵阴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1.文中第四节括号内应填哪个词语最确切?      (   )

A、也许    B、确实   C、难保   D、或许

试题详情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作用。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答:                                        

                                           

(2)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

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试题详情

3.仿照例句造句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

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

答:                                         

                                         

                                           

试题详情

2.从下面的文字中找出体现白杨树品质的句子。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决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团结:                                      

正直:                                       

进取:                                      

坚强:                                      

朴质:                                      

试题详情

1.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主宰  倦怠   纵横绝荡   B.奔驰  锤练   妙手偶得

C.挺拔  晕圈  坚强不曲    D.伟岸  秀颀   傲然耸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