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357  214365  214371  214375  214381  214383  214387  214393  214395  214401  214407  214411  214413  214417  214423  214425  214431  214435  214437  214441  214443  214447  214449  214451  214452  214453  214455  214456  214457  214459  214461  214465  214467  214471  214473  214477  214483  214485  214491  214495  214497  214501  214507  214513  214515  214521  214525  214527  214533  214537  214543  214551  447090 

   课文把溪水冲破层层障碍夺路而出的情景写活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溪水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从而表达了作者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情趣,透露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下面以“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被困在这水湾的春水中”为例,作一些分析:

   “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这写出了水流翻滚涌动的情景,但是,水流并未懈怠,仍然“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水声更响了,作者从这声音中听出溪水执著一念要奔向大洋。小狗鱼滞留在水湾中,是闲笔,然而也起了衬托作用,表现了另一种苟且求安的生活。作者用了拟人手法,并且用自己的心去解读溪流的“心”,物我同一。

试题详情

   在林中流淌的小溪,和人们的生命之流有不少相似的地方:(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是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不懈地进行斗争;(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洋,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作者由景生情,由情生感。景变,情也随之而变,感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不断深化。

试题详情

4.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

   是作者的心。

试题详情

3.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那么“高贵之处”在哪里?

   这两棵菩提树是二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的,到如今仍“枝繁叶茂”,可以让人想像得出鼎湖山森林保护之好。

试题详情

2.越向高处,树越密,绿密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为什么“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因为看不见泉影,视觉器官--眼睛失去了作用,人的听觉就会更加灵敏,所以“泉声越发悦耳”。

试题详情

1.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此中“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此中精神”是指鼎湖山山径幽曲,竹木青翠,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

试题详情

5、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你有过倾听大自然的感受吗?比如听风,听雨,听潮,听雷,听雪……和同学们交流你倾听的感受。

   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作者能听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与作者本人熟悉乐器和音乐,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以及善于观察、体验和想像是分不开的。

[品味下列句子,思考问题]

试题详情

4、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这一段文字是写泉声汇聚起来以后形成的瑰奇壮丽的乐曲,并且,把这种乐曲的旋律变化和人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作者的心,由于作者的解读,诸声汇聚才显示出它的意义。作者是把他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从泉声汇成的交响乐的阐述之中揭示出来了。

   语段的后一句,结构比较复杂,“在……交响之中”是状语,“听到”是谓语(动词),宾语是“岁月……主旋律”构成的主谓短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