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370  214378  214384  214388  214394  214396  214400  214406  214408  214414  214420  214424  214426  214430  214436  214438  214444  214448  214450  214454  214456  214460  214462  214464  214465  214466  214468  214469  214470  214472  214474  214478  214480  214484  214486  214490  214496  214498  214504  214508  214510  214514  214520  214526  214528  214534  214538  214540  214546  214550  214556  214564  447090 

2.其实像这种读法,你应该拿一支笔,想说什么,作个标记,想问什么,作个标记,一边读,一边思考,这叫不动笔墨不读书。你要觉得需要跟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交流一下,也可以。

试题详情

1.现在,我要请你起来说话了,在说话前,请你再读一遍课文。读了以后,我不提问,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你不能说:中午请你到我们家吃饺子吧!而是要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心得,或有什么体会。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难,也可以站起来问。

你想不想站起来说得好?那就再读一遍课文。不过这次你可不要再从头到尾读了,刚才你已经读过一遍课文了,应该有个印象了,对哪一段最感兴趣,就读哪一段。抓重点读,然后说说你的感觉。不过提问可以就全文提。(生读,师巡视。)

试题详情

师:同学们刚拿到课文,肯定对课文不熟悉,一定很想读一读了。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朗读时要大声一点儿。碰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还可以问我。(生自由读课文)

试题详情

师:同学们,祖国山河秀丽,我们曾登过永济的鹳雀楼,领悟过"更上一层楼"的哲理;我们曾游览过河上的赵州桥,惊叹过他的坚固和美观;我们还领略过洞庭湖的波息波惊……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游览鼎湖山,聆听了那清亮圆润的泉声。拿起课文,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师:知道鼎湖山在哪儿吗?看看课文。

师:知道肇庆在哪儿吗?(板书:肇庆,教学"肇")不过它古时候并不叫肇庆,而叫"端州",古端州可不简单。它出产一样东西,叫端砚。文房四宝知道吗?(师简介"宣纸""湖笔""徽墨""端砚")不过作者可不是讲这个端砚,而是讲听泉。(板书:听泉)听泉,可能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听的呢?

师:嗯,都有可能。现在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我提问,你们通过读课题来回答。

在哪儿听泉?

在鼎湖山干什么?

在鼎湖山听什么?

(注: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读地时候突出重点,加强语感训练。)

试题详情

3、课后练习题

板书

未进山

一听:泉之清吟  泉水泠泠淙淙    雀跃        泉影不现

         如见姿影      身不由己

         进山                  泉声动听

         泉脉处处         心旷神怡

二听:泉之浑鸣  泉影隐闪(拟人、联想)         泉是灵魂

         泉声处处(比喻、拟人)          蕴育生机

         夜宿                  滋润万物

         层次清晰           陶醉    净化心灵

三听:泉之交响  音色多样

         节奏多变(比喻、联想、排比

试题详情

2、词语解释,完成练习册作业

试题详情

1、熟读课文,背诵有关语段(练习四)

试题详情

3、①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令人身心俱净。②“泉影越不可寻”是因为林深树茂而难见泉,“而泉声越发悦

耳”是因为泉并不远,水势也没有减弱,因山势变化却使泉声更加悦耳。

③在于人的精神的纯净。

④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试题详情

2、作者听出了泉水跳动的层次,从流淌声中听出了轻重缓急,作者想象到泉水的流淌如岁月流逝,感受到像生命在运动。

试题详情

1、作者听到了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

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