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526  214534  214540  214544  214550  214552  214556  214562  214564  214570  214576  214580  214582  214586  214592  214594  214600  214604  214606  214610  214612  214616  214618  214620  214621  214622  214624  214625  214626  214628  214630  214634  214636  214640  214642  214646  214652  214654  214660  214664  214666  214670  214676  214682  214684  214690  214694  214696  214702  214706  214712  214720  447090 

3、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感受庄子为我们描绘的壮阔的境界。

试题详情

2、学生用多媒体针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要求其他学生与自己的总结对比,师生共同补充,完善。(设计说明:本文短小,文字浅近,学生可以大致读懂文章,课前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对全文进行翻译和总结。)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东面而视(面:动词,面对,面向。东面,古指面朝东,今为方位名词)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古指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现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有见识的行家。)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百川灌河(古特指黄河。今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按时令,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

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轻。轻视)

(4)特殊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5)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前面往往加“只能”,“只好”之类的词。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试题详情

1、  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及句内停顿。

试题详情

这段时间我们连续学习了三篇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散文,从孔孟到荀子,正如著名学者南怀瑾说的:“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在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饭,我们是吃饱了,那么,心灵需要药的安慰时,庄子思想对于我们或许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和意义,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庄子的精神世界。

板书课题:庄子《秋水》

试题详情

(七)、艺术特色:

1、通篇设喻,用神话般的寓言说明哲理,化抽象为生动的形象。

2、对比夸张,汪洋恣肆,文采斐然,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3、意境雄阔,想象神奇,构思独特,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试题详情

(六)、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①人贵自知之明;  ②谦受益,满招损;③自大由于无知;  ④知耻近手勇; ⑤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⑥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试题详情

(四)、知识积累:

1、  古今异义:河、至于、面目、大方

2、词类活用:时、美、东、面、少、轻 3、特殊句式:闻道百、莫己若、我之谓、           非………则……           见………于…… (五)、问题探讨: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河伯先引用俗语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既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的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试题详情

(三)、课文分析:

第一句:时,按时令,按季节(名→动)。 百川,众多的河流。  河,黄河(古今异义词)。第二句:泾,通“径”(通假字)。 辩,通“辨”(通假字)。 前两句给我们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象?“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一到,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河水泛滥,气势非常壮观!“泾流之大……不辩牛马”,是说畅通无阻的水流这么大,以至于河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请是牛是马了,进一步写出了黄河的壮阔。第三句:于是焉,在这个时候 , 以………为,以为。 美,美景(形→名)。尽在己,全在自己这里。这时候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呢?他是黄河之神,看到黄河这么壮阔,于是感到自己很了不起,当然就洋洋得意起来,这表现了他的骄傲自满。第四句:东,向东(名→状语)。 至于:到达,(古今异义)。面,面对,面向(名→动)。河伯到了大海之后,所看到的大海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不见水端”,这说明了大海比黄河更加广阔。第五句:旋:掉转 。面目:脸部(古今异义)。闻道百:听说了很多道理(定语后置)。 莫己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宾语前置)。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啊(宾语前置)。少:小看(形→意动)。非………则……,如果不是………就……。见………于……,被………所……( 固定句式)。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异义)。河伯到了大海边,看到了大海的广阔后,是怎样的神态呢?始旋其面目,“望洋兴叹” 。 为什么要叹息呢?-这个时候它才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不禁为自己的骄傲自满而感到惭愧,对自己的狂妄无知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试题详情

(二)、朗读课文:

正音:泾jìng    涘 sì     渚zhǔ     殆 dài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