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635  214643  214649  214653  214659  214661  214665  214671  214673  214679  214685  214689  214691  214695  214701  214703  214709  214713  214715  214719  214721  214725  214727  214729  214730  214731  214733  214734  214735  214737  214739  214743  214745  214749  214751  214755  214761  214763  214769  214773  214775  214779  214785  214791  214793  214799  214803  214805  214811  214815  214821  214829  447090 

1.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试题详情

3.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景象。

试题详情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试题详情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试题详情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高山寒树  树之奇        负势轩邈  山之势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试题详情

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试题详情

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试题详情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试题详情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第二课时

试题详情

1.背诵课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