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929  214937  214943  214947  214953  214955  214959  214965  214967  214973  214979  214983  214985  214989  214995  214997  215003  215007  215009  215013  215015  215019  215021  215023  215024  215025  215027  215028  215029  215031  215033  215037  215039  215043  215045  215049  215055  215057  215063  215067  215069  215073  215079  215085  215087  215093  215097  215099  215105  215109  215115  215123  447090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试题详情

2、语文积累活动: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尝试背诵出来。
巡视。
 
2、
推荐精彩语句,并说明推荐理由。
听,适度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试题详情

1、语文活动:真情告白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回忆。
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2、
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
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
 
 
 

试题详情

2、细读课文: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或语句。
巡视
 
2、
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巡视,或参与某组。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3、
全班交流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错过(刘心武)(二)

试题详情

1、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思考,回答。
导入:比较 “错过”和“过错”两个词,对待它们应该怎样,它们之间会产生联系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巡视;指导。
 
3、
思考并回答:以“错过”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听,指导学生评价。(解决文章思路问题。)
 
反思
 
 
 

试题详情

2、通过诵读,品味、积累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    回忆错过经历,比较“错过”与“过错”。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语文活动--真情告白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听,回忆。
 
2
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写作
 
3
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
(“错过”≠“过错”:错过并不意味着过错。)
(失=得:“错过往往意味着另一种得”)
交流并相互评价
 
反思
 
 
 

第二块:语文积累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尝试背诵出来。
自由朗读,背诵
 
2
推荐精彩语句,并说明推荐理由。
师生分享,适度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试题详情

1、联系自身“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试题详情

2、        审视自己生活中的“错过”的经历,反思自己对其的态度。

课堂学习: 第一块:唤醒记忆,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导入:“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同学们,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有过“错过”的体验吗?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成长故事。
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相互交流。
 
 
2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面对这种种“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也来看看作家刘心武是如何对待“错过”的。
听,思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对待“错过”的态度是什么?
依据文中12、13段回答:一是习惯,二是品味。
 
反思
 
 
 

第二块:联系旧知,理清结构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课文共15段,作者是怎样安排结构,向我们阐述如何对待“错过”的?
讨论,交流:首先讲了什么是“错过”,其次讲了为什么会有“错过”,最后讲了怎样对待“错过”。
 
2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据此,本文可如何划分结构?
思考,交流:一(1、2)、    二(3-6)、三(7-15)
 
3
介绍杂文知识:本文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以作为议论文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听教师介绍,回答:议论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4
指导学生完成板书
完成板书,体会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5
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找出例段。
独立思考后回答(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9、10段:对比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
 
反思
 
 
 

第三块:重点研读,品味哲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研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
独立研读文本
 
2
巡视,或参与某组。
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
师生重点研析:
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可提示:“错过”能不能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学生讨论,或结合教师的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相互交流,归纳总结。
 
 
4
14段的比喻讲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错过;“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根本的追求。
 
5
提出诵读要求:熟读第14段,把握文章主题。
学生反复诵读第14段,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反思
 
 
 

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经历,并进行“错过”与“过错”之比较。

错过(刘心武)(二)

学习目标:

试题详情

1、        熟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疏通文意。

试题详情

2、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课前准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