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000  215008  215014  215018  215024  215026  215030  215036  215038  215044  215050  215054  215056  215060  215066  215068  215074  215078  215080  215084  215086  215090  215092  215094  215095  215096  215098  215099  215100  215102  215104  215108  215110  215114  215116  215120  215126  215128  215134  215138  215140  215144  215150  215156  215158  215164  215168  215170  215176  215180  215186  215194  447090 

4.“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活的情况如何?(用原文回答)

试题详情

3.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试题详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人也___________          ②不荣利___________

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__________       ④性酒,家贫不能常得___________

⑤亲知其如此___________              ⑥饮辄尽___________

在必醉___________                 ⑧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

环堵萧然___________                 ⑩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试题详情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让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2. 思考讨论:文章以“为学”为题,但却以较长篇幅写了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为什么? 

明确:二僧去南海是属于“天下事”的范畴。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证明了天下事无难易,关键在“为”。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天下事”和“为学”之间的关系,引出文章的论证方法“借事喻理”。

3.思考交流:文章中蜀鄙二僧的故事其实并未结束,请根据文中二僧的性格特点,给二僧的故事补上结尾,重点突出富者的神态,语言和行动。

4.再读全文一遍,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作者对于侄们的希望是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由此可再引申为“贵在立志”或“立志为学”。

②作者告诫子侄们最重要的话是哪几句?

明确:“是故聪与敏……自力者也。”

现在,我们大家该懂得《为学》这篇文章之所以出名的原因了吧?这个原因就是它表达了所有的长辈对下一代的希望。我们决不能辜负长辈们对自己的希望。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来回报长辈们对我们的爱!

『布置作业』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

试题详情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学:①学习②学问     资:天资     材:通才,才能     怠:懈怠    道:学问  

卒:最后    鲁:愚钝    鄙:边境    语:告诉     恃:凭借,依靠   越:到了 

 之: ①的    ②他或它,代人或代事  ③前往,到   买舟而下:攒钱坐船,顺流而下.  

去:距离    顾:难道     是故:因此 

试题详情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试题详情

让学生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提问,启发学生认识天资和勤奋的关系。

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不停地走)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以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

(对兔的失败也可仿此提出问题,要达到的结论是:有好的天资却屏弃不用,结果跟天资差的没有什么不同)《为学》这篇文章中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板书课题及作者)

试题详情

1、略 2、略 3、边境;到;凭借;尚且;相距;难道 4、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资愚笨才能平庸和天资聪明才能卓越的人的任用,怎么能永远不变呢? 5、⑴表疑问语气⑵表肯定语气⑶表询问语气⑷表反问语气 6、⑴离开;距离⑵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7、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条件 8、雇船;从;告诉 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0、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鄙视的语气 11、时间;地点 12、为开篇的论点提供依据。 13、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 14、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 15、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