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014  215022  215028  215032  215038  215040  215044  215050  215052  215058  215064  215068  215070  215074  215080  215082  215088  215092  215094  215098  215100  215104  215106  215108  215109  215110  215112  215113  215114  215116  215118  215122  215124  215128  215130  215134  215140  215142  215148  215152  215154  215158  215164  215170  215172  215178  215182  215184  215190  215194  215200  215208  447090 

2、多音字

hǎo好人     hào号召     zhuàn 传记

好        号       传

hào好事      háo号哭     chuán  传说 

试题详情

1、典型字

黔娄qiánlóu   酒shì   醉zhé   情lìn   短hè   dān   汲jí    chóu     shāng  yū   如yàn

试题详情

[教学后记]

试题详情

22.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附录一: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试题详情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板书设计]                一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二

性字、籍贯--无性字、

家境 ----贫寒

五柳先生   习性-----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卓尔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试题详情

1.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试题详情

教师设问: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试题详情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试题详情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试题详情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