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041  215049  215055  215059  215065  215067  215071  215077  215079  215085  215091  215095  215097  215101  215107  215109  215115  215119  215121  215125  215127  215131  215133  215135  215136  215137  215139  215140  215141  215143  215145  215149  215151  215155  215157  215161  215167  215169  215175  215179  215181  215185  215191  215197  215199  215205  215209  215211  215217  215221  215227  215235  447090 

3.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⑴“不错意”(   )

A.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B.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⑵“轻寡人”(   )

A.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B.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⑶“先生坐!何至于此!”(   )

A.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

B.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

试题详情

2.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

D.轻寡人与。

试题详情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唐雎(   )  怫然(   )

休祲(   )   缟素(   )

徒跣(   )  色挠(   )

试题详情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为最强大。秦王想统一中国,加剧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吞并了魏国。安陵是属于魏的一个小国,当时岌岌可危。秦王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不用一兵一卒即可骗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的委派,出使秦国。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况下,他不畏威胁,针锋相对地斗争,最后勇折秦王,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一显身手

试题详情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试题详情

2.倒装句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介宾后置,相当于“于先王受地”。)

试题详情

1.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试题详情

3.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扩充。)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试题详情

2.古今异义词

岂直五百里哉(直:古义,只,只是;今义,不弯曲。)

休祲降于天(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长跪而谢之曰(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夫:古义,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出;今义,夫人,丈夫。)

试题详情

1.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