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190  215198  215204  215208  215214  215216  215220  215226  215228  215234  215240  215244  215246  215250  215256  215258  215264  215268  215270  215274  215276  215280  215282  215284  215285  215286  215288  215289  215290  215292  215294  215298  215300  215304  215306  215310  215316  215318  215324  215328  215330  215334  215340  215346  215348  215354  215358  215360  215366  215370  215376  215384  447090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试题详情

2.指导朗读,提出朗读要求: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读出不同人物所特有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态度。

试题详情

1.检查预习,正字正音,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试题详情

主问题1:请说说发生在“羚羊木雕”身上的故事。

主问题2:谈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问题3: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件事?

试题详情

(二)《羚羊木雕》的“主问题”设计

见于以下的文本分析,我认为在本文教学时学生的整体感知,要达到了解内容,梳理思路,并通过追问让学生了解插叙方法的目的。“主问题”设置为:(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时间段内所发生的事情,只要学生能答出父母逼问羚羊木雕的下落--回顾与万芳的友谊--讨回羚羊木雕,此时,即可追问,“回顾友谊”的作者把它放在中间位置,像这种写法在顺序上叫“插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若太难,则直接由教师解说)。

 第二个主问题放在深入文本阶段,目的是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达到品德熏陶的目的,宜设置为(2)“我”的父母做法好吗?为什么?还可以追问出奶奶的做法,万芳母亲的做法,借此来找到正确处理家庭冲突的办法。

 第三个主问题在精读品味阶段,目的是在品味中了解到文章中的描写方法,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可以这样设置:我们刚才了解了父母的做法不太好,(3)那请你找出文章中对人物刻画最好的地方,并谈谈理由,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表演一下。

第四个主问题是拓展延伸阶段时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矛盾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这样设置:(4)对“我”送羚羊木雕给万芳的事,你能不能替“我”设想一下,怎样做才可以既送礼物,又不影响一家人的亲情?

试题详情

(二)“主问题”初拟:

1、讲讲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整体感知,了解插叙的写作方法)

2、文中人物的内心有什么深刻的体验?(朗读、品味)

3、文末说“这能全怪我吗?”你对各个人物的做法有什么意见?你认为理想的做法是什么?(深入探究、点评人物)

4、你还有哪些难事讲出来,共寻办法(课外)

试题详情

(一)课题《羚羊木雕》

本文是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但却没有那种温馨、惬意的感觉,留给人无尽的思考,在孩子的眼中,友谊是神圣的,意大利薄伽丘说“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但作为家长,却忽略孩子最真挚的情感,羚羊木雕和友谊相比,谁更贵重,如何才能处理好孩子与大人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借助本文作深入的探讨。

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积累,写法借鉴,以及朗读,圈点勾画。根据本文来看,整体感悟应是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从理清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来讲,可以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重难点是圈点人物的心理、神态、对话,并通过朗读进行体会,进而引发学生的深沉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寻找到解决亲情与友谊的矛盾的最佳途经。

试题详情

(二)、《羚羊木雕》之“主问题”设计

   导入:以生活中的小事件引发学生的争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注意)。

 整体感知: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些内容。请概括出来。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送木雕--“我”要回木雕

 理由:文章构思巧妙,插叙是显著特征,此举既把握了文章内容,同时又体现出了文章的巧妙构思。

 精读品味:扩写几个句子:     

             的妈妈

            的爸爸

             的“我”

理由:人物形象的再现是建立在事件的把握之上的。此“主问”是从矛盾双方引发出来的。

 拓展延伸:

1、羚羊木雕能否不引发矛盾赠送,理由何在?

2、羚羊木雕送出之后……

 理由:文章叙述的矛盾,学生众说纷纭,可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内化行为,学会与家人、与同学、与他人友好相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