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506  215514  215520  215524  215530  215532  215536  215542  215544  215550  215556  215560  215562  215566  215572  215574  215580  215584  215586  215590  215592  215596  215598  215600  215601  215602  215604  215605  215606  215608  215610  215614  215616  215620  215622  215626  215632  215634  215640  215644  215646  215650  215656  215662  215664  215670  215674  215676  215682  215686  215692  215700  447090 

2、语文活动:宋濂VS马生VS我(填表)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细读课文,填写表格。
巡视,指导。
 
2、
小组交流。
巡视,参与。
 
3、
全班交流,重在评价“比赛结果”,谈感受。
听,适度评价。
 
反思
 
 
 

附表格:(比赛项目自填,越多越好)

选手
比赛项目
宋濂
马生

书的来源
向别人借,还要自己动手抄写
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拥有属于自己的书
……
 
 
 
比赛结果
 

课后学习: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封回信。

试题详情

1、复习上节课内容: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试背课文,听,评价。
由检查课后学习导入。
 
2、
分两组比赛:自行出题(关于课文翻译方面的问题),思考,回答。
主持比赛,适度评价。
 
反思
 
 
 

试题详情

2、疏通文意: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
巡视,指导。
 
2、
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巡视,参与。
 
3、
全班交流疑难。
听,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熟读成诵课文。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二)

试题详情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思考。
直接导入。
 
2、
听,用笔给不会读的字注音,用竖线标出某些长句的朗读节奏。
教师范读。
 
3、
自读,读给同桌听,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
听,适度评价。
 
反思
 
 
 

试题详情

2、马生得到此文,会想些什么呢?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封回信。

试题详情

1、跟读《王冕读书》、《黄生借书说》等古文,拓展学习视野。

试题详情

3、        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课前准备: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勤学的名言和勤学的故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赠序VS书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导入: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你学过的或见到过的特殊的文言文体。
交流,如:书,表,记,疏等
 
2
以前,你看到过“序”吗?它都写些什么?
翻课外书,交流
 
3
研读课下注:赠序VS书序
研读、明确
 
反思
 
 
 

第二块:宋濂VS马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是宋濂送给马生的一篇赠序,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给马生呢?
思考、并依据第三小节(写作背景和意图)回答。(例: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
 
2
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勤苦求学?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思考、并依据第一小节回答。(如:无书、无师,为师严厉、求学礼周,求学途中艰难、学习生活艰苦。)
 
3
文中第二小节为何又写到太学生们?
思考、研析,明确对比手法,完成表格(附后)。
 
4
质疑:对宋濂早年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精神,你是怎样看待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创造性见解。)
感悟、交流。(如:作者写此文目的是劝勉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以为最有说服力,最富鼓动性的,莫过于自己年轻时的刻苦攻读,及至年长时终于获得功名利禄这一事实。作者要马生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这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广大知识分子奉为圭臬,而在今天看来,无疑是陈腐的,应予以否定。    但是,这篇文章也并非一无可取之处。我们否定的是作者“学而优则仕”的学习动机,至于他那种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学习态度,仍可让人得到启发。学习无疑会遇到各种困难,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只有不辞劳苦,勤奋好学,才能有所建树。)
 
反思
 
 
 

附表格:

对象
角度
今日太学生
昔日作者
衣食
廪稍之供、葛裘之遗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蕴袍敝衣
住宿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行深山巨谷
从师
未有问而不告
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小结:经过四层对比,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讲故事比赛:把你知道(或收集到)的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讲给同学听。
交流,如:①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②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③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④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⑤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等
 
2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将你收集到的有关勤学的名言推荐给同学们,要求将这则名言的意思给大家讲解清楚,并说明自己推荐的理由。
交流,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3
课堂小作文:读了本文,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字数不限。
如: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此句表明勤能补拙。②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③另有题目如“尊师好学”、“谈学习”、“学习中的苦与乐”等
 
4
组织交流
相互启发、共享成果
 
反思
 
 
 

课后学习:

试题详情

2、        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试题详情

1、        了解序与赠序的不同。

试题详情

2、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勤学的名言和勤学的故事。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二)

学习目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