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550  215558  215564  215568  215574  215576  215580  215586  215588  215594  215600  215604  215606  215610  215616  215618  215624  215628  215630  215634  215636  215640  215642  215644  215645  215646  215648  215649  215650  215652  215654  215658  215660  215664  215666  215670  215676  215678  215684  215688  215690  215694  215700  215706  215708  215714  215718  215720  215726  215730  215736  215744  447090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

试题详情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试题详情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试题详情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试题详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3.齐读第三自然段。

试题详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齐读第二自然段。  

试题详情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试题详情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试题详情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