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词多义: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恐托付不效(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实现、完成。
2、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遗: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以光先帝遗德(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遗留,动词。
4、为:俱为一体:是;为忠善者:做。
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6、无:无兴德之言:没有;事无大小:无论。
7、感激:由是感激:感动、激动;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8、行:然后施行:做,实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9、益:有所广益:益处;斟酌损益:增加。
10、而:而中道崩殂:却,表转折;计日而待:连接状语与谓语。
11、分: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
1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13、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以上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14、能:先帝称之为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必能裨补阙漏(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能够,助动词。
15、所: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有所广益(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的效果,特殊的指示代词。
16、当: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咨臣以当世之事(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正在……的时候,介词。
17、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祎、允之任1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零19、言:不知所言:说,动词。
进尽忠言(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话,言论,名词。
(一)古今异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痛心遗憾。今:深切地憎恨。)
2、臣本布衣。(古:平民。今:布的衣服。)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时刻。今: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5、由是感激(古:此,这。今:常用作判断词;古:感动、激动。今:衷心感谢。)6、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商店开始营业。)
7、临表涕零。(古:眼泪。今:鼻涕。)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表原因。今:表结果。)9、先帝知臣谨慎。(古:认真、慎重。今:做事小心)
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其义为:用来……的。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1、引喻失义(古:适意,恰当。今: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
12、陟罚臧否(古:恶,坏。今: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
13、晓畅军事(古:精通,熟练。今:语言表达通顺明白。)
14、猥自枉屈(古: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今:卑鄙,下流。)
15、庶竭驽钝(古:希望,期望。今:众多)
(三)思考、讨论: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2、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3、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4、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5、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⑵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6、《出師表》中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惕后主;
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7、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8、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作解释。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发表政见的时候放弃了原则。
不知所言:不知道说些什么。一作“不知所云”。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优劣得所: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斟酌损益: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处理事务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二)导入新课:《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相关的重要情节
1、孔明挥泪斩马谡2、空城计3、七擒七纵4、草船借箭
3、学习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广开言路,多纳谏言
毋忘先帝遗训 再三勉励后主
应尽国君之责
表示临別依依之情
第四课时
(八)分析第八、九段:
1、见“板书设计”。
2、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⑴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七)串讲第八、九段: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收不到效果,就惩处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
愿:希望。以:把。效:效果,引申为任务。效:有效果,实现。以:来。
若无兴隆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忠言,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兴德:发扬美德。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谋:谋划。察:明察。纳:采纳。深:深切。追:追念。
臣不胜受恩感激。 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不胜:禁不住、忍不住。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眼泪落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涕:泪。零:落。
(六)分析第七段:
1、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2、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3、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