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601  215609  215615  215619  215625  215627  215631  215637  215639  215645  215651  215655  215657  215661  215667  215669  215675  215679  215681  215685  215687  215691  215693  215695  215696  215697  215699  215700  215701  215703  215705  215709  215711  215715  215717  215721  215727  215729  215735  215739  215741  215745  215751  215757  215759  215765  215769  215771  215777  215781  215787  215795  447090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试题详情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试题详情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试题详情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试题详情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试题详情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试题详情

3.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试题详情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试题详情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关键时刻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盖:原来

试题详情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