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613  215621  215627  215631  215637  215639  215643  215649  215651  215657  215663  215667  215669  215673  215679  215681  215687  215691  215693  215697  215699  215703  215705  215707  215708  215709  215711  215712  215713  215715  215717  215721  215723  215727  215729  215733  215739  215741  215747  215751  215753  215757  215763  215769  215771  215777  215781  215783  215789  215793  215799  215807  447090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观刈麦》作者自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

(今陕西省渭南县。)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发扬了苏轼的词风,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词人,后世以“苏辛”并称。著有《稼轩长短句》。

试题详情

1.教师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民歌《木兰诗》,了解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辛弃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心情。(板书课题。)  

试题详情

2.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生达到成诵的程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2.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试题详情

1.通过学习《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试题详情

2.语言特色。

 观刈 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试题详情

8.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概括本段内容。

 ②分析本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③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木兰的征战生涯。  

 ②对偶。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

 ③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试题详情

7.背诵诗歌。检查背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