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830  215838  215844  215848  215854  215856  215860  215866  215868  215874  215880  215884  215886  215890  215896  215898  215904  215908  215910  215914  215916  215920  215922  215924  215925  215926  215928  215929  215930  215932  215934  215938  215940  215944  215946  215950  215956  215958  215964  215968  215970  215974  215980  215986  215988  215994  215998  216000  216006  216010  216016  216024  447090 

1.本文的启示:

     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作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但仍很有启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试题详情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试题详情

3.求学过程艰苦──有得┘

2)善学、勤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师生态度                                对比

       生:色愈恭,礼愈至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生活情况                                对比   勤学

       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

学习条件                                对比                                               

       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

3)写序目的──篇末点题,交代主旨。

试题详情

2.无师远访先达──求教├艰

试题详情

1.无书借书抄书──读书┐

试题详情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呢?

共四个方面。一是家贫读书之难;二是援疑质理之难;三是从师求学之难;四是敝衣粗食求学这难。

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求学的主要方式是:援疑质理。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5)《送东阳马生序》文中表现了明代诸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与作者的哪些求学经历相对照?

 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坐大厦而诵读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诸生衣食之丰与作者生活俸禄之薄相对照;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借书苦读相对照;诸生有师传授与作者从师求学之苦相对照;诸生有求必应与作者质疑请教之难相对照。

 (6).《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所强调的主旨是什么?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7).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呢?

2.课文简析:

1)嗜学、力学:

试题详情

2.检查背诵。

试题详情

1.解释加点词语:至舍,四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绮绣     (被通披,穿。)

试题详情

1.背诵全文 。  2.将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课时

试题详情

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文中的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同时对作者勤奋学习的精神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