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 ,今义: 。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 ,今义: 。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 ,今义: 。
6、请用原文回答:
⑴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 。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通 ,义为
⑵火齐之所及也 通 ,义为
⑶汤熨之所及也 通 ,义为
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 )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及: )
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索: )
桓侯遂死 (遂: )
2、《扁鹊见蔡桓公》选自 ,作者是 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扁鹊( ) 桓公( ) 腠理( ) 还走( ) 骨髓( )
自相矛盾
韩非子
人有鬻(卖)矛与楯(同“盾”)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刺破、刺穿)也。”俄而(不久,一会儿)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这则寓言揭示了哗众取宠,任意夸大其辞,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会陷入思维混乱、自相矛盾、不能自拔的可笑境地。)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鞋子)者,先自度(量)其足,而置之其坐(座位),至之市(集市),而忘操(拿)之。已得履,乃曰:“吾忘其度。”反(同“返”)归取之。及反,市罢(散),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宁可)信度,无自信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注重实际,把事物的本身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弄出“宁信度,无信足”的笑话。)
下一篇更精彩:26.卖油翁·实用教案
4.本文的写作特色。(1)鲜明的对比。扁鹊的善意规劝与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对比,对比的目的在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2)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如:扁鹊一见桓公“立有间”,“有间”即有一会儿,写出扁鹊留心仔细“望诊”的情形。“不治将恐深”、“不治将益深”,前者为和缓的规劝语气,后者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寡人无疾”传神地写出了桓公的固执、自信,“不应”“不悦”又写出了桓公的傲慢自恃,讳疾忌医的神态。“还走”写出了扁鹊的机警,从侧面反衬了他的诊断的准确;“索”勾画出桓侯病入膏肓时怕死着急的心态。
3.从课题看,本文描写刻画了两个人物--扁鹊和蔡桓公。课文一共写了几次扁鹊见蔡桓公?这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根据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为哪几个层次?本文写人叙事为阐明什么道理?(学生深入读课文,整理答案,教师请2-3名学生交流自己整理的答案,然后归纳分析: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形象。一共写了扁鹊四次见桓公的情形。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指出不治的后果。而桓侯答曰“寡人无疾”,固执、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是对医生的反唇相讥。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可是桓侯仍然“不应”“不悦”,冷冰冰的拒医生于千里之外。可见桓公讳疾忌医已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由于扁鹊三见桓公都没有分析病情、介绍疗法的机会,所以桓公的病拖延了治疗的良机,最终“在骨髓”,“无奈何也”。难怪扁鹊四见桓公,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已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不可救药的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桓公使人问扁鹊并非觉醒,只是对“还走”不理解,桓公临死才“索”扁鹊,当然无济于事了。“桓侯遂死”这是讳疾忌医的必然结果。
这个寓言故事可分三层。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至“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公不听扁鹊忠告;第二层(“桓侯使人问之”至“臣是以无请也”)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第三层(“居五日”至末句)桓公病死。
本文写人叙事是为了阐明道理的。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应该防微杜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